本帖最后由 张稼文的业余 于 2011-3-30 13:14 编辑
边缘之边缘的“突围”——新世纪十年来散文诗发展态势探察与反思 作者:罗小凤 更新时间:2011-1-4 既有的文学史或诗歌史叙述中,散文诗显然是常被冷落的一道文学风景,但她虽默默地置身边缘的边缘,却一直孜孜以求“突围”①之路径。新世纪以来,散文诗在不断的自我突围与嬗变进程中,其发展态势呈现了新的景观。 一、从边缘的边缘处突围 一直以来,散文诗都“流浪”在边缘的边缘。在当下消费社会语境下,经济效益至上的标杆所驱使的商业大潮不断冲击人们的神经,曾尽览风光的文学之梦已成为少数人的精神乌托邦居所,文学被放逐于社会的边缘。而在文学领地里,当小说、电影、歌曲等不断被经济效益合谋为大众推崇与享用的快餐文化品牌 时,新诗由文化殿堂的至尊地位滑落边缘境地,独享荒凉冷落的景象,一直独居新诗诗苑边缘地带的散文诗则不仅为文学主流话语冷落,亦为新诗领地放逐,当我们述及“新诗”或“诗”时,其概念所指通常只指向自由诗,而忽略了散文诗亦是新诗或诗。在文学史叙述中,散文诗的地位往往处于被遮蔽或缺席状态,评论界对散文诗的目光投注显然非常有限,没有得到其作为诗之一翼应有的梳理、评述和探讨。然而,处身“边缘之边缘”的位置形态并未能抑扼散文诗自我突围的强劲势头, 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发展显然呈现其突围的卓越实绩。 一是散文诗创作阵容的扩大。邹岳汉曾感叹“今昔对比,改革开放之前的散文诗人可谓寥若晨星,而现在则呈满天星斗之势了”②
,确实,现代散文诗的发展相对新诗而言显然滞后,除了20年代鲁迅、茅盾等人及后来何其芳、唐弢、郭风、柯蓝、商禽等为数不多的散文诗作家较有成就外,散文诗园地里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品质的创作真可谓“寥若晨星”。邹岳汉曾谈及,1981年《诗刊》当年第9期“散文诗六人谈”的参与者仅柯蓝、郭风、王中才、 许淇、那家伦、耿林莽六位,同年参加《榕树文学丛刊》第4期“散文诗笔会”的时候则扩展到18人,几乎囊括了当时全国知名或创作比较活跃的老、中、青散文诗人③
。新世纪以来,这种“寥若晨星”的境况已得到明显改观,散文诗创作队伍日渐扩大。从散文诗界先后出现的两套中国散文诗年度选集看,这两套诗集所选入的散文诗诗人数量确实符合了邹岳汉所描述的“满天星斗”。且看下表:
书名 | 卷次 | 收入诗 人数量 | 书名 | 卷次 | 收入诗 人数量 |
《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2004年更名为《中国年度散文诗》),邹岳汉主编,漓江出版社 | 2000 | 168 | 《中国年度散文诗精选》,王剑冰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 | 2001 | 136 | | | 2002 | 174 | 2002 | 79 | 2003 | 206 | 2003 | 119 | 2004 | 164 | 2004 | 108 | 2005 | 214 | 2005 | 90* | 2006 | 199 | 2006 | 124 | 2007 | 216 | 2007 | 92 | 2008 | 154 | 2008 | 97 | 2009 | 200 | 2009 | 110 |
(*实为89人,庞白与庞华坚为同一人,编者误作二人) 从以上表格(2000年—2005年数据参照邹岳汉《中国大陆近20年散文诗发展概观》)不难看出,散文诗阵地积聚了不少散文诗的“信徒”,散文诗创作队伍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各大散文诗学会吸纳新成员的数量和各大散文诗大奖赛的举办也彰显了新世纪以来散文诗创作队伍阵容的壮大。1984年成立的“中国散文诗学 会”,新世纪以来一直不断吸纳新的优秀散文诗诗人;2006年 10月“中外散文诗学会”在成都正式成立,上海、广东、深圳、新疆等地已建立分会,迄今已收纳会员7000多人;2009年3月14日“我们——北土城散 文诗群”的成立,一年多的时间便聚集了150位经过删选而加入的优秀散文诗诗人,以致其主要负责人不得不在博客发表声明:“‘我们’基本不再吸收新成员”①
;2009 年闻华舰组建了“中国校园散文诗学会”并创办了《蓝调儿散文诗画》,着重为散文诗发展培养青少年力量。各大散文诗大奖赛的举办也给予散文诗阵容的扩大巨大 助力,新世纪以来举办了“中国散文诗90周年颁奖会”、首届“诗潮杯”世界华文散文诗大奖赛、“蔡丽双” 杯祖国情大奖赛、中国“电信”杯全国散文诗大奖赛、“中国散文诗大奖”等。其中,2007 年 11 月举行的“中国散文诗90周年颁奖会”颁发了46个奖项,评选时评选办公室收到从1985年至2007年上半年出版的散文诗集、理论集150部②
,显示了散文诗诗人阵容中优秀者之多。 此外,还有大量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发表作品、入选年选、加入学会和未能参赛的散文诗诗人,他们淡出于散文诗界,默默地坚持着散文诗写作,探索着散文诗的艺术方向,其诗歌质量并不低于入选年选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