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种东西 - - 它最好是光,温暖地穿透一切,同时能坚定地吸纳更多的光。

它最好有笑声,也应该有泪水;也值得我们为它哭,也值得我们为它笑……

深水醉蛇网 首页 文化艺术 查看内容

青春作赋 中岁穷经 (马林《此心光明》序)

2013-12-13 13: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2| 评论: 0|原作者: 马林先生

摘要: 古来有一个说法,叫做“青春作赋,皓首穷经”。我改了两个字,将“皓首”改为“中岁”,用来描述马林迄今为止的写作路径的转变。马林从80年代后期在北京 ...

著名文学评论家、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导、  蓝棣之

 

       古来有一个说法,叫做“青春作赋,皓首穷经”。我改了两个字,将“皓首”改为“中岁”,用来描述马林迄今为止的写作路径的转变。马林从80年代后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开始发表诗歌创作,不断写出有份量的作品, 并出版诗集,为诗坛所注目。而今人到中岁的马林,又杀青了一部文稿,名为《此心光明》,出版在即。我称这个过程为“青春作赋,中岁穷经”,即年轻的时候情窦初开,自然写些抒情和审美的作品。中岁伊始,他不等皓首而要开始穷尽经书了,即他所说的“随着年时的增长,生命意识深处更加认同祖先的文化和汉语言”,“静下来的时间喜欢看书,近年主要以中华经典以及古典大家之作为主,尝试用文言文写作”,但写的是“今天的体验,心灵的感悟”。这就是说,他穷经的特殊之处在于,联系今天的生活去肯定和感悟祖先的经典。我认为《此心光明》是一位诗人关于本土人生哲理的小品文集。我相信马林的这本颇有原创性的文集及其作者的写作路径转换,必将受到当下国人的重视和喜爱,开拓一股清新的写作与阅读风气!

        有意思的是,马林的这种转变并非理性选择的结果,而仿佛是一种偶然;然而这偶然正应验了“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实现形式和补充”这个道理。这个偶然就正好是对他另一段写作道路的独特性的最好描述。马林自述说他“开始写这些东西是因为部分朋友要求有原创的短信,在写部分短信之后发现文字还不够优美,读董仲舒、王阳明、张岱、余怀、陈继儒、袁崇道等人的文字觉得很美很有感觉。”他于是尝试用这样美而有感觉的文字写,这样写下来就越来越有感觉,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经常看书写作到34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正是董仲舒、王阳明、张岱、余怀、陈继儒、袁崇道等这些优秀的古代作家笔下的文字无意之间带给了马林没有意识到的内容方面的暗示与启发,使马林实现了写作的转变。马林从董仲舒这位鸿儒的用美而富于感觉的文字写成的一本大书《春秋繁露》的阅读中,兴奋地感受了儒家学说的辉煌价值,从而开始了穷经之路。董仲舒就是那位把孔子学说向当时的帝王汉武帝做了卓越的阐释,同时又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最终获得汉武帝的认可而成为统治思想的那个人。要是没有董仲舒,就没有今天遍布地球所有角落的“孔子学院”。张岱和余怀是明末清初或清初的文人。马林从对张岱的阅读中了解到,明代中叶以后,思想界涌现了一股反理学、叛礼教的思潮,公开标榜“欲为人之本性”,主张率性而行,对程朱“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提出挑战。在这股思潮影响下,文人士子纷纷追求个性解放,纵情山水,纵欲声色。在反叛的旗号下,放浪形骸。洁身自好的马林联系到90年代以来的现实生活,带着“今天的文人应该有怎样的生活”这个问题,去阅读和研究程朱理学,王学左派,并由此开始进入了“此心光明”的思想境界。在文章体裁方面,马林也如文字方面一样,从张岱获得灵气与借鉴。明代后期的公安、竞陵两个文学流派,按照与张岱同为绍兴人氏的五四文人周作人的说法,是“言情”的,是写“性灵”的,而非“载道”的。 他甚至于说“五四”新文学就渊源于此。张岱的小品散文对此多有感染,成就很高。其实,小品文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杂文”,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篇幅短小,言简意赅,马林说“越真的理,越简而明“,所以他采取了这样的文体来写书,并因此与鲁迅早期的“随感录”更加相仿佛。

        在青春作赋与中岁穷经之间,马林的人生是在策划业界度过的。他创办品牌策划公司,取得可喜成绩。在《二桨》一文里,他引证古人的话说人有所长、所好二桨,“所长为生计,身之所系;所好为心斋,情之委托”,前者年老而愈淡,愈隐,后者则愈浓,愈显。他说今下尘缘众生,有所能,无所好,名僵利锁,到头来也只是烟灭灰飞。这些引证和发挥非常之好,让人顿开茅塞。我要补充的一点是,人总是在为生计而奋斗挣扎之中,打上了生命的底色。马林正是在时代的历练之中成长成才。正是置身于广告世界这一大段“事业”生涯,为这本讨论本土人生哲理的书作了准备。马林和李里,我们相识多年。我觉得马林是个真人,是我意念中的君子,厚德载物,自由独立,内向自足,渊自内心,知书识理,能诗能文。马林的道路是我们的一个榜样。我完全认同他对于“祖先的文化以及汉语言”的认同,完全赞成他“想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生活、文化的诸种感受”的尝试。最后我想指出,马林的作品用生命与性灵写就,初衷是描写对于本土人生哲理的感觉,想象、体验,向往和敬畏。他的作品,只能慢读,如果用戏称的“牛吃牡丹”的快餐消费态度,恐怕会所得甚少。至于作者所使用的文言文,浅近简洁,美焕而富于感觉,任何一个有中等程度汉语修养的人,都有可能喜欢,甚或你还可能由此同意书面语言本该就不必“我手写我口”的理论,也开始用文言文写起手机短信来。

 

2013711,写于北美蒙城

书名:《此心光明》,出版:云南科技出版社,作者:马 林

                                                                                          售书地点:滇味书屋(云南省出版大楼右侧)

                                                                                                                                             联系QQ:1020616901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