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种东西 - - 它最好是光,温暖地穿透一切,同时能坚定地吸纳更多的光。

它最好有笑声,也应该有泪水;也值得我们为它哭,也值得我们为它笑……

深水醉蛇网 首页 情感天地 查看内容

过年,母亲的讲究

2014-2-17 13: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33| 评论: 10|原作者: 刘光华

摘要: 清朝嘉庆十三年建的昭通清官亭公园,至今已经200多年。大年,逛清官亭是家乡的习俗。图片中的石公鸡,是公园的标志性雕塑,儿时,总想去摸摸。 ■过年,母亲的讲究 又到春节,过年了。  过年的 ...

 (配图为清朝嘉庆十三年建昭通清官亭公园,至今已经200多年。大年,逛清官亭是家乡的习俗。图片中的石公鸡,是公园的标志性雕塑,儿时,总想去摸摸)。

     

        又到春节,过年了。
  过年的记忆,还是儿时最强烈。而根植于记忆深处的过年印象,当数过年时母亲一整套很有讲究的忌讳。
   
  在老家昭通,腊月二十四开始,年味就越来越重了。扫尘、祭灶神、舂糯米面、做血豆腐……每天,家里都按部就班地按照母亲的安排,开始严格履行着各种过年必须完成的所有程序。
  每年,在这个时期,母亲对我和弟弟嘱咐得最多的,便是过年的忌讳。腊月二十四到整个正月期间,不准在家里讲老虎、豹子、狼等凶猛野兽的名称,否则,家里会“不清静”;大年初一至初三,家里的垃圾和脏水不能往外泼,担心“破财”;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三,不准领女同学、女同事、包括女朋友到家里做客;不准用针用线、不准吃药、不准动刀、不整跨在门槛上、大年三十的鞭炮必须又脆又响……太多的讲究,让我和弟弟过年过得无比的小心翼翼。
  这些忌讳,母亲有时从新年(元旦)便开始嘱咐了。
  儿时,懵懵懂懂的我和弟弟,对母亲这些过年的忌讳是非常抵触的,这种小心翼翼影响了我们过年的愉悦,但考虑到新衣服和压岁钱的诱惑,以及破了忌讳,母亲有可能唠叨一年的严厉指责,我们不敢抗议或冒犯,只能遵行。
  我和弟弟过年时在家里的行为和语言,规矩了许多。
   
  大年三十,母亲的忌讳更加严厉了。母亲的权威,在过年时得到最大化的彰显,近乎于霸道,一切,必须由母亲说了算。
  不仅我和弟弟,即使是父亲冒犯了母亲的忌讳,也要遭到母亲丝毫不留情面的白眼和责备。在这一点上,母亲对丈夫、儿子做到了绝对的公平合理——谁也别乱了母亲过年的规矩。平时就很少说话的父亲,过年时更是沉默,什么都由母亲说了算。
  无疑,父亲给我和弟弟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其实,母亲的忌讳和现实是有冲突的。
    鱼,是我们家年饭必须有的,暗示着“年年有余”。每年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总是按照母亲的安排,到菜市场买来好多欢蹦乱跳的小鲫鱼。父亲知道母亲嘴刁,买的小鲫鱼巴掌大,入味,而且鲜。小鲫鱼养在盆里,保持着新鲜,晚饭前宰了,上年饭桌。
    临到傍晚,该宰鱼了。
   母亲是万万不说出这个“宰”字的,这是大年三十的大忌。但作为年夜饭的总管,又不得不督促父亲把鱼宰了。此时,母亲的智慧便显现了出来。她对父亲说:“时间差不多了,把那东西弄了”。
 一直被围在忌讳里的父亲,狡黠地说:“你说的什么东西?” 
    母亲:“盆里的东西。”
    父亲:“盆里的什么东西。”
    母亲显然有点鬼火了,把养鱼的盆端到父亲面前,重重地放下:“就这东西。”
    父亲仍然装糊涂:“这东西要怎么弄?”
   母亲拉下了脸,声音大了:“快点,要吃年饭了。”父亲知道再逗下去,惹出的后果会很严重,便认真了起来,挽挽袖子,蹲在地上,三下五除二,把盆里的那些个东西,弄了。
   
  我和弟弟嗑着瓜子,冷静地看着这一幕,不敢说话,但对父亲又增添了一些崇拜。母亲不可动摇的权威,在父亲这儿,大过年的遭到了抵抗,尽管父亲的抵抗显得苍白,但能让母亲一定程度着急,我们多少有点幸灾乐祸。
  迎天地、接祖宗、贴门神对联、放鞭炮、发压岁钱……在母亲的统筹下,我们家的每一个春节,便在母亲的忌讳和规矩中,年复一年地喜庆着。
   
  上世纪1995年的冬天,临过年了,在下大雪的一个早晨,病了好长时间的母亲,走了。
  过年,因为少了母亲的讲究、忌讳和唠叨,越来越随便。
  没有母亲的春节,过了18年,很渴望能过个有母亲忌讳的年。细细想想,过年的忌讳,不仅来自于母亲殷实而文化的家庭传统(旧时,外公经商,外婆教书),更多的是,母亲把过年的忌讳,当作维护全家美满的寄托。全家的幸福,父亲、弟弟和我的健康,母亲集中放在了过年的忌讳之中,这是她的大事,她的讲究,不容冒犯。
  
    我理解了父亲,过年时,父亲越发不说话,以及对母亲的尊从,他把家,把我和弟弟、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母亲。母亲走了的第二年,一直更加沉默的父亲,在七夕那天,找母亲去了。母亲那里,需要父亲大年三十的早晨,冒着雪花,去买小鲫鱼……
  母亲以她的方式,祈福着家的平安和兴盛,守望着家的美好,守护着父亲、弟弟和我。
来生,我和弟弟,还做母亲的儿子,同样看着父亲挑战母亲的权威,那是家的感觉,亲人的融洽和乐趣,以及母子间的那种“温馨的幸灾乐祸”。
    “把那东西弄了”——这是最有年味的话。
一辈子,忘不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5-2-25 15:47
张稼文的业余: 微信圈里又读,还是有些感动
谢谢蛇主
引用 2015-2-23 21:11
  精彩、有趣、温暖、动情、伤感的,或一定还有这段(一直记得): 但作为年夜饭的总管,又不得不督促父亲把鱼宰了。此时,母亲的智慧便显现了出来。她对父亲说:“时间差不多了,把那东西弄了”。
  一直被围在忌讳里的父亲,狡黠地说:“你说的什么东西?”
  母亲:“盆里的东西。”
  父亲:“盆里的什么东西。”
  母亲显然有点鬼火了,把养鱼的盆端到父亲面前,重重地放下:“就这东西。”
  父亲仍然装糊涂:“这东西要怎么弄?”
  母亲拉下了脸,声音大了:“快点,要吃年饭了。”父亲知道再逗下去,惹出的后果会很严重,便认真了起来,挽挽袖子,蹲在地上,三下五除二,把盆里的那些个东西,弄了
引用 2015-2-23 21:08
微信圈里又读,还是有些感动
引用 2014-1-30 12:42
是的,也许会很多年,也许会一辈子,与我们,过年的幸福、味道和感觉,就是来自团圆的家庭氛围,来自父辈母辈延续下的那古老的传统与他们那近似迷信而虔诚的声声叮嘱里。
引用 2014-1-29 14:47
ai
引用 2014-1-29 14:24
以婉: 看完想起那曾经最疼爱自己的人, 我哭了~
  
引用 2014-1-29 14:20
看完想起那曾经最疼爱自己的人, 我哭了~
引用 2014-1-29 14:17
谢谢张总,春节愉快
引用 2014-1-29 14:10
哦,搜“母亲的讲究”,百度收录,首页第一条
引用 2014-1-29 13:37
滑总好文章,感动、感慨。我也想回家去过年了。

查看全部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