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6|
云南省的常见毒蛇有哪些?如何辨别它们的特征、习性以及人被咬伤后的中毒症状?8月1日至今,本报记者先后走访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武警云南省总队医院北教场医院和成都军区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所,推出“云南十大常见毒蛇杀手榜”。
它们分别是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丽纹蛇、眼镜王蛇、白头蝰、雪山蝮、山烙铁头、原矛头蝮和云南竹叶青蛇。
银环蛇
生活习性 生活于平原或山地,常在黄昏出没于住宅附近,夜间活动。
中毒症状 排毒量虽小,但毒力强,以神经毒为主。被咬伤后,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和感觉减退,如不及时抢救,在1~4小时内产生全身中毒症状 (胸闷、全身乏力、步态不稳、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眼睑下垂、流口水、呼吸困难、肌肉抽搐),最终导致呼吸麻痹,造成死亡。
我省分布 沧源、富宁、河口、景洪、景东、绿春、澜沧、临沧、陇川、龙陵、孟连、思茅、双江、永德、元江、盈江、云县。
金环蛇
生活习性 喜阴湿环境,常居于河岸和水稻田边。夜间活动。
中毒症状 不痛或微痛,伤口周围红肿,局部呈鸡皮样疙瘩,症状基本同银环蛇咬伤,但全身筋骨阵发性疼痛明显。
我省分布 富宁、景洪、个旧、河口、绿春、勐腊、孟连。
眼镜蛇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间盆地中的缓坡及平台上,常居于土穴、蚁穴、坟洞中等处,有群居现象。以蛙、鸟为食,有时也进村寨吃小鸡。
中毒症状 伤口出血不多,易闭合变黑;一般2-6小时左右出现症状(胸闷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全身疼痛、呼吸困难),严重者因急性循环衰竭和呼吸麻痹死亡。
我省分布 盈江、瑞丽、陇川、龙陵、腾冲、永德、河口、思茅、景东、孟连、绿春、屏边等地。
丽纹蛇
生活习性 此蛇白天相对温和,栖于森林中、或沟边和田里,有时藏于地表枯枝败叶下。傍晚或夜间活动,很少咬人。主要吞食其他小蛇。
中毒症状 丽纹蛇是中国最小的剧毒蛇,具有神经毒。
我省分布 屏边、瑞丽、永德。
眼镜王蛇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拔700~1800m的山区,常居于山溪旁的树洞中。有护卵习性。
中毒症状 眼镜王蛇性极凶猛,受惊发怒时主动向人进攻,受伤时伤口麻木、疼痛,但红肿不明显,症状基本同眼镜蛇咬伤。但发病急,且严重,严重者常可在半小时内发病,常因循环衰竭、呼吸麻痹,很快死亡。
我省分布 福贡、景洪、陇川、绿春、孟连、勐腊、屏边、普洱、盈江。
白头蝰
生活习性 多发现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区,栖于路边、碎石地、农田草丛中及人住宅区附近,能进入房内。可能以小型鼠类或食虫类为食。
中毒症状 伤口出血不止,局部肿痛剧烈,发展快,中毒症状出现快。来势凶,病情持久,皮下、内脏、五官出血严重。常因失血、溶血而出现贫血、黄疸,尿呈酱油色,尿少,尿闭。终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而造成死亡。
我省分布 孟连、禄丰(一平浪)。
雪山蝮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上,栖于灌木丛中。
中毒症状 伤口明显肿胀,刺痛逐渐加重;一般伤后1-6小时左右出现症状(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张口困难、全身肌肉酸痛、呼吸困难、尿少或无尿,尿呈酱油样)。
我省分布 德钦、香格里拉、丽江。
山烙铁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拔1300~3600m的山区,栖于耕作地或附近草丛中。以鼠类等为食。
中毒症状 局部肿胀、伤口痛如灼,可出现血泡,头昏、头痛、眼花、五官和内脏出血,导致死亡。
我省分布 大理、福贡、贡山、景东、景洪、金平、昆明、陇川、泸水、瑞丽、腾冲、威信。
原矛头蝮
生态习性 栖于丘陵及山区,低矮植物丛中或耕地中,在室内也曾有发现。多夜间觅食,食物以鼠类及鸟类为主,亦食蛙及小型蛇。
中毒症状 全身症状多于伤后1-6小时出现,眼睑下垂、视力模糊,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张口困难,胸闷,全身肌肉酸痛,皮下出现紫癜,尤以妇女儿童较为多见。若治疗不及时,多死于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我省分布 大姚、屏边、绥江。
云南竹叶青
生态习性 常栖息于海拔1500~2200m灌木丛上,或低矮的树林、林缘的草地上。以鼠类、蛙、蜥蜴等脊椎动物为食。
中毒症状 伤口灼痛,肿胀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死亡率很低。
我省分布 腾冲、陇川、泸水、福贡、孟连、贡山、景东、新平、金平、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