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
作为院长的大夫
中甸现在已经改名叫香格里拉县了。香格里拉的美名早已传遍世界,现在每天有多少人慕名而来,他们就会带走多少对香格里拉的美丽印象。
但是当年杨公衍从湖南医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云南边疆来的时候,他眼里的前香格里拉县却一点也不美丽。
1964年的时候,杨公衍还是一个青春勃发的大学生,毕业前夕,他入了党,就和几个同样热血沸腾的同学一起,报名到云南边疆。到了昆明,他们说这是大城市,咱们要去更边远的地方,这样,组织上就把他们全部分到中甸去了。
几个医学院毕业的热血青年到了这里一看,风光没有看到有多少美丽之处,倒是看到了当时的中甸缺医少药的严重情况,深感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县城的医院就在几间破平房里,黑暗潮湿,简陋残破,比他们湖南的乡级医院条件还差。县级医院如此,乡级卫生所的条件就根本无从谈起,“既然你们来了,就请帮我们到乡上办起卫生所来吧,”县领导这样说,于是又把他们一个个地分到各区乡去了。
杨公衍于是在迪庆藏区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当初他们在毕业时立下的誓言倒是彻底地实现了,但是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杨公衍一个人。一起来的七八个同学,仅仅半年以后就只剩下三个,又过了半年,就只剩下还在乡下坚持的杨公衍了,而且,他们走的时候都没有和他打个招呼,他是在以后才陆续得知同学们离他而去的消息的。当地的领导完全能理解他们离开的苦衷,条件太差,生活不适应,语言不通,气候太冷等等。所以,他们笑眯眯地看着杨公衍,意思很明显,如果杨医生想走,我们是会放你的。但是杨公衍没有说出那个“走”字来,当时他对领导说:“他们都走了,我就不好意思再提走的事了”。
这句话听起来好象境界不怎么高似的,但确实是杨公衍当时说过的话。就这样,杨医生内、外、妇、儿科一把抓,硬是从乡下干到县城,从医生干到院长,从青年干到老年,从顾问干到退休,屈指算来,在藏区一呆就是五十年啦。
现在的杨老医生,已经是一口流利的藏语,湖南话都几乎听不出来了,在县城里,没有不认识他的。当我们在那里采访的时候,听说我们是在拍杨老医生的电视,就有人主动上来为我们介绍他的事迹,还有的就曾经是被杨老医生救过命的人,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似乎在把杨老医生奉若菩萨。
奇怪且令人痛心的是,这位被藏族百姓称之为“活菩萨”“好门巴”的大好人,却生下了一个小脑偏瘫的女儿,现在女儿已经成了大姑娘了,长得天生丽质,但一说话就嘴歪眼斜,含混不清,令人伤感。女儿出生的时候,杨公衍正在出席一个重要的医学会议,来不及照顾妻子,当妻子难产的时候,没有经验的产科医生用产钳过重地夹了胎儿的脑袋,结果造成无法挽回的残疾,这件事成了杨公衍夫妻一辈子的内疚,他们竭尽所能地带着女儿看遍了国内著名的大医院,但总是无济于事,好在,女儿虽然身带残疾,却神志清楚,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这多少给了老两口些许的安慰。“就这样吧,反正已经这样了,只好这样了……”杨老医生说这话的时候,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痛苦和无奈。
现在,杨老医生已经退休,当我们问他对坚持在藏区五十年的选择有何自我的评价时,这位老医生低沉地说:“藏族老百姓太好了,好多时候我真的是不忍心离开啊……中甸的领导也太好了,他们太看重我了,这也是我不忍心离开的一个原因啊……”
——守着一个身带残疾的女儿和满满一大箱子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老医生平静地面对着我们的镜头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