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穹”是大理洱源的古称,头一回见到便记住了,附着望文生义的想象于其上,自由,辽阔,跌宕……古彝语里的意思,却未查到。故乡蒙自,也是汉字记录的古彝语音节,译成汉语:顶天的大山。云南的地名多类似,红河“弥勒”跟佛教本无干系,会泽“驾车”也沾不上头文字D。大理鹤庆倒是意译了白族话,据说“傲琨”就是“(宛如前来道贺的)一对白鹤”……
美少年出差蒙自,推荐给他僻巷里的南美咖啡馆旧址,人家硬是找到了。1930年代的滇南小城,火车输送来许多新鲜,昔日西南联大的师生,据说也爱光顾那里。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它躲过了成为“网红”。
从前去爬西北勒所在的犁耙山,巍峨延绵,配得上“顶天的大山”,脚下,长桥海蓝得深沉。公干者时间有限,加上年轻,未必感兴趣,我便不提,只自己在脑海里温习。阳光席卷白云的长天,洛尔迦诗句闪现的电波,植物辛辣芳香的气息,有人沉默不语地遐思……镜头,逮不住它们。
一碗清晰的米饭,一杯清晰的温水,一片清晰的衣襟上的尘埃。它们,组成人每回漫游时视野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同旅伴的眼睛有关。
比如,青石台陔上徐徐挪动着一只柔软的哨子——蜗牛;
比如,总有一些鲜花忠于当地的冬季;
比如,木星与火星一度明亮无比悬于树梢,“要我摘了给你还是你扯来给我?”
比如,那对在县城商场外并排打联机游戏的父子的背影;
比如,“天空还真空空如也得只剩透明呢蔚蓝!”
比如,故乡也是同时收集人性暗色的容器;
比如,狗刨的小孩在水里飞翔、净化,像有的人伏案在文字里时;
比如,树下的夏天是双份的夏天;
比如,华表上云朵的数量;
比如,“今天呢月色咯仿预备了给胡一刀搭苗人凤对饮?”
比如,“卢沟桥这些狮子,你找找其中哪尊神态温和!”
比如,“景山相当于崇祯呢一架‘无人机’呵呵。”
比如,“法海寺就是有心肠教给人哪样喊‘吴带当风’呢老师!”
比如,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一侧那道幽绿;
比如,圆明园废墟残存的石头花纹在呼吸;
比如,圜丘坛正是回音壁音波折射泛开的涟漪;
比如,药铺木柜抽屉上的药名与黄铜细把手;
比如,信江的形状齐整如“信”字的结构;
比如,尖瘦的青椒和丰腴的红椒在老乡菜摊上被“撮合”般并列;
比如,塘边斑鸠机械地重复蹦跳是为着饮水还是洗头?
比如,挑得稳扁担的人是通晓了杠杆原理的人;
比如,信口唱出的山歌像一枝鲜妍的山茶;
比如,山川的色泽在雨后才释放出来——墨绿、浅绿、明黄,还有天青;
比如,实体店木架上众多的书本,在思念一双认真的眼睛;
比如,一蓬银发配一件紫衫一条绿裙值得今后被效颦;
比如,列车厢内对面那二人突然的亲密与遽然的陌路;
比如,“今天它肯定不适用了,但总要留下点儿哪样,跟我们呢祖先建立联接。”
比如,蓝琉璃瓦、水晶和葡萄美酒一样,提供镇静、慰藉;
比如,泉水总是低语,光,总是沉默的;
比如,走进山野,我们离人群远了,离“人”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