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的庭院 http://sszs.cc/?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相册

收藏 分享 共 12 张图片

对于我这个书法门外汉,和包继平聊天,是件很痛苦的事。 从他家摆着宣威老火腿的餐桌,到敬放着《云南包氏家谱》的书法工作室,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书法,极大影响了我品味美食和闲谈的心情。他不仅说书法,还兼顾着大谈诗文联赋,硬是要整出些书香味,他才过瘾。 先生一直如此,改不了。 我怎么会有这么一个朋友?并且认识了12年。还好,他的工作室有烟有茶,还有两个男人不掩饰的直来直去。 尽管包继平先生的书法很牛,人称大家,我还是叫他老包,还好,先生不介意,答应得干脆,且自然,心甘情愿。 2014年9月16日晚,昆明大观楼附近,老包的书法工作室,窗外下着雨,秋天,丝丝凉意,带来惬意的通泰。 两个大叔级别的男人,没有听雨的氛围和必要,说着书法(主讲自然是老包),说着认识12年来的故事。 认识老包,12年前,也在大观楼。 依稀记得,当时,已是书法家的老包,带了几个弟子,以书法的名誉,搞了个与美丽昆明有关的活动(当时,还没有“爱我昆明·美丽春城”之说,呵呵),活动很公益。 我写了1000多字的新闻报道,还拍了照。结果,可能编辑大人自认为有“饭稿”的嫌疑,文字砍了一大半,配了张比火柴盒更大的图片,在寸版寸金的版面一角,发了,也算给足了面子。 面对老包,我很愧疚。 老包不介意,说:“兄弟,很好了,还有图片呢,图片上还有我,我还在写字”。 老包的豁达,消除了我的不快。在他和新闻面前,越发自信了起来。 从此,老包我们成了朋友。 他的书法越来越有名,我离新闻越来越远,尽管现在也偶尔出手,写点所谓的新闻,谁写谁知道,不过瘾。 虽然很喜欢老包的字,但从未索要过,总想,不急,什么时候要都可以。 前不久,在建水采访,书法家王东山先生给我写了一幅字,内容是我自爱的一句话:“似庸非庸且能庸”,由于匆忙,自己的原因,还有上句“横想竖想何须想”未书,遗憾。 遗憾被老包得知。 是夜,聊得兴起,老包跃起,铺纸、研墨,以行书挥毫,对联一气呵成。就在我静心欣赏之时,老包突叫:“不好”。 惊扰之余,问:“啥事”。 老包说, “似庸非庸且能庸”的“且”字,实在不好,应改为“岂”。我明白老包的意思,辩道,吾等凡夫俗子,能不庸吗,并且,能庸也是一种洒脱。老包不依,严肃道:“不能庸,必改”。 无语,随了老包。 老包又是一气呵成,此为篆书 “似庸非庸岂能庸”。老包此次用了一张有暗花的黄纸书字,他说,这张黄纸的质量是最好的。看来,他改了我的字,心情好,把最好的纸都拿出来用了。 书罢,老包说,书法必“墨透纸背”, 用“气神”书之。望着一头热汗的老包,实为感慨,一个“岂”字的改动,岂只是“一字之师”那么简单。 老包在收弟子,其教学理念为:不随波逐流。老包能成为书法大家,自有老包的道理。12年,老包的书法,风骨益烈。 一幅对联,同时得到两幅书法,一行一篆,一字之变,不亏于我的自爱,足矣,甚慰。有种赚了的感觉,当然,来自于老包,但绝不仅是老包的书法作品。 只是,累了老包。 还好,用手机拍下了老包“气神贯通”的书法风韵。 老包是包拯第三十一代嫡孙,包氏家谱有记载。家谱很厚,摆在他工作室的茶案上,在云南的包氏后人,都记录在上面。 停了豪笔,老包喝茶,脸色比平时红润了许多,眼睛亮亮的,颇象京剧《锄美案》里那得不得就叫“铡力伺候”的肝胆包拯。 包拯玩铡刀出名,老包玩的是毛笔,同样名气大。 窗外,还在下雨。累了,到老包书法工作室,喝茶抽烟,听老包念叨书法,偶尔争论几句,倒也好玩。 关公面前舞大刀,老包面前玩毛笔。我认真涂鸦几字,老包只瞅了一眼,冲口而出:“你这叫写字?是在画字,想写,从头跟我学”,说完,离开书案,喝茶去了。 我捏着毛笔,站在书案前,好久。 老包,能不能给兄弟留点面子。